我和我的北斗|林宝军:理念创新与观念创新
编辑时间:2023-01-16       浏览次数:275 次

1.16新闻1.png


刚才讲了很多技术上的创新使我们整个北斗的核心指标都超过了GPS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理念创新其实更重要。


我到上海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以前北斗二号用的是东三平台,三四吨重,用的元器件是全世界最好的,寿命也只有8年。而我们现在全部用国产的器部件,而且要把卫星做小,还要10-15年的寿命,按传统的做法很难,所以我当时提出了功能链这个设计理念


原来卫星有很多分系统,比如结构分析系统、热控信息系统等,我们把这十几个分系统按照科学功能重新划分,分成了电子学、质控、结构、载荷四大功能链,打破了以往传统的设计思路,实现了平台和载荷的一体化设计,简化了系统结构,提升了系统的固有可靠性。但是它不好的地方在哪呢?比如,一个分析系统有一台计算机,以热控分析系统为例,到天上只要温度不合适就可以打热控主任设计师的板子。而现在这个做法出问题怎么办?我是卫星的总师,我来负责。


我们的首发星只有847.6公斤,小卫星实现了大卫星的能力。在评选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的时候,李济生院士说了一句话:当时你们说不到一吨就把整个卫星都做下来了,我压根儿就不相信,人家好几吨重还做不下来,你那么小,功能还比人强,没想到你们还真的做下来了,而且做得比我们想象的还好。卫星不但功能提高了,重量降低了,而且价格也降下来了,这就是理念创新的重要性。


除了理念创新之外,还有观念创新。


航天有个传统,新技术不能超过30%。但是我刚才讲了,我们有一百多项技术,几乎70%的技术都是新的。从做神舟到做北斗,对我来讲,100%都是新技术,所以我当时提出一个观点:新技术不等于不可靠,我们要采用靠谱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技术,加成熟的工艺、加充分的实验来获得快速的发展。现在天上运行结果表明创新没有产生问题,而且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跟着别人用传统的技术很难跨越的技术瓶颈难题,技术是学不来,买不来,施舍不来的,只有通过我们的创新来解决。


我刚到上海的时候,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通常这种航天的关键攻关需要10年,但是卫星的寿命又是10年。大家想想,等卫星运行终结的时候,天上的技术已经是二十年前的技术了。我们怎么提高这种长寿命、高可靠产品的持续先进性?


通常我们做一个项目,都是用短板理论,但这个理论可能对于这种长寿命、高可靠的产品不适用。所以我们在卫星设计、规划的时候,用长板理论规划系统。那么短板怎么办呢?用创新这块板来补齐。


给大家举个例子,其实在做Ka相控阵星间链路,一开始大家思想没有统一,最后两家各上各的。真正卫星到天上去之后,大家发现这个技术确实非常好,心里有底了,2018年整个北斗全系统都采用了,这才使得北斗有今天的效果。如果当初大家认为这项技术太新了就不上的话,那就没有北斗的今天。


另外,刚才跟大家讲通过软件再度赋能,现在天上的卫星,时频、信号都可以变。以前的卫星,比如说北斗二号,如果北斗三号成了,北斗二号那些星就不能用了。现在如果要做北斗四号,不需要发射新的卫星就可以实现卫星的升级换代,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持续先进性。


还有一点,大家通常犯的一个毛病是,先看中国在做什么,欧洲在做什么,美国在做什么,看完之后,找出我们跟美国的差距,然后确定关键技术攻关,缩小差距。如果美国人的目标错了,不就把我们带沟里了吗?所以说不要以权威的目标为目标,而是要以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本质需求作为目标,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取得进展,化不可能为可能。另外,要勇于担当,没有担当是不可能实现超越的。我刚才讲的那些技术如果要是出问题,我现在灰溜溜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勇于担当还是重要的。


另外,不走别人走过的可行的但没必要走的路。第一个做不等于创新。当年中国的胶卷比美国人差很多,如果拼命把胶卷做得很好,这条路也没错,但相机照相的本质不是把胶卷做好,而是把客观事物的图像显示清楚。做数码相机这条路就是不走原来胶卷那条路,胶卷那条路也可行,但是没有必要走了。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跨越性的突破。




内容来源于复旦管院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我和我的北斗|北斗与你我密切相关
下一篇:我和我的北斗|林宝军:万众一心,追求卓越

相关资讯

· 一问到底:赋能千行百业 北斗系统如何天上建好地面用好?北斗应用有多广?定位有多强?
编辑时间:2025-06-20
· 《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近6千亿元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创新高
编辑时间:2025-06-20
· 北斗应用|野生动物保护,北斗守护“我们的朋友”
编辑时间:2023-09-14
·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一批国家标准实施
编辑时间:2025-06-20
· 加强新兴领域党建 “三个一”模式有实效
编辑时间:2025-06-20
Copyright © 2022-现在 乾鹏印象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网站中图片/CSS/JS等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备案号:京ICP备12026497号-9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