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做的科研工作基本上都是技术推动的模式,意思是现在有什么技术,画延长线能到哪儿,我就把那儿作为目标。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很难有跨越性的从0到1的突破。应当怎么做呢?
真正的以国家的战略需求,或者是我们的空白要做什么为目标。其实画的延长线只要稍微偏离一点,就能产生0到1的突破。我前面讲了时频,里面一个芯片就是我们中科院微系统所做的,这个芯片并不难,但是正是因为瞄准了应用来做,使得我们达到了超过美国近一个量级的技术。所以要以市场或者是国家真正的需求作为牵引,可能才能真正产生突破。
还有一条,要建立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通过改革开放,通过引进技术、管理人才,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体系,解决了怎么干的问题,这个过程更多是学习,照葫芦画瓢的过程。现在,我们要通过创新建立中国人的自信。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是希望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不但要满足需求,而且要创造需求,引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我们的大国担当,为全世界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增添中国动力。
北斗研发成功,曾经有一家媒体问我说,林总,你能不能总结几句话?我当时总结说:有担当,真创新,谋跨越。什么叫“有担当”?刚才讲的那堆事,你但凡要胆小点,怕出事,整个北斗都做不成。“真创新”,我们不要画延长线,要做0到1的颠覆性创新,才能真正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谋跨越”,我们要建立自信,要建立能够超越欧美,来引领全世界共同发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这种勇气。
星辰大海并不遥远,湛卢已经出鞘,我们要坚持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引领需求,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增添中国动力。
内容来源于复旦管院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