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北斗|大国“烧钱”竞赛
编辑时间:2023-01-17       浏览次数:273 次

1.17新闻4.png


当然,利器通常相当烧钱,美国人为此付出了相当昂贵的代价。


1973年,美国开始研究GPS。由于建成最早。应用范围最广,GPS一度占据霸主位置。


1993年,美国已实现24颗在轨卫星满星运行,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保证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可同时见到412颗卫星,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均可实现三维定位、测速和测时。几十年来,美国总共为GPS投入了约300亿美元。


卫星导航系统太重要,即便花费巨大,各国依旧争相投入研发。


苏联1976年开始组建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1995年时建成由24颗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第一次实现卫星信号的全球覆盖。

 

长期困扰俄罗斯航天的老大难问题就是经费不足。超过预定工作寿命的卫星得不到及时更换,无力发射新卫星,到2001年时格洛纳斯系统在轨工作卫星仅剩7颗,几乎处于瘫痪边缘。


2002年,欧盟批准建设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仅仅8年,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就因实际投入费用远远超出预期,陷入财政无底洞


若想继续建设,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还需要增加15亿至17亿欧元(约合139.6亿至158.3亿元人民币)。欧盟委员会表示,费用增加主要因为火箭发射费、安全保险费的提高以及延期造成的费用,伽利略计划可能面临长期亏损。


20151217日,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第11颗和第12颗卫星搭乘一枚俄罗斯联盟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亏钱也得建!卫星导航系统不仅事关国家安全:


在国家电网中,如果没有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性,就无法保证时间的精确和一致;如果没有卫星导航系统对故障精确定位,快速引导至故障点进行抢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就是一个未知数。


大宗商品交易对基本面信息的获取有非常迫切的需求。以往,通过传统渠道获得数据信息,会有时效性低、信息不足的问题存在,这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供应链的市场透明度始终不高。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另类数据,为提升大宗商品市场透明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离开了卫星导航系统,地球磁场、地球板块运动等学术研究会统统陷入停滞。


没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加持,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的定位速度会大幅下降,无法展现中国速度


没了导航,广大路盲出行将遭遇多大的困难,不言而喻。


198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当时,美国的GPS已是星座构成最完善、定位精度最稳定、应用最广泛并呈现市场垄断的卫星导航系统,而且,对全世界免费开放,连外国军队都可以使用。


于是,有人说,中国有必要耗费这么大的精力,去自主研发一个定位系统吗?



内容来源于瞭望智库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我和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首秀”
下一篇:我和我的北斗|“北斗+金融风控”探索

相关资讯

· 一问到底:赋能千行百业 北斗系统如何天上建好地面用好?北斗应用有多广?定位有多强?
编辑时间:2025-06-20
· 《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近6千亿元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创新高
编辑时间:2025-06-20
· 北斗应用|野生动物保护,北斗守护“我们的朋友”
编辑时间:2023-09-14
·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一批国家标准实施
编辑时间:2025-06-20
· 加强新兴领域党建 “三个一”模式有实效
编辑时间:2025-06-20
Copyright © 2022-现在 乾鹏印象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网站中图片/CSS/JS等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备案号:京ICP备12026497号-9  XML地图